一、项目缘起及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各民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的学科研究和出版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民族文化的资料集成和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为主要特征的图书以及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其收集、出版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由于受专业性强的限制,图书印数极少,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逐渐被湮没,有绝版失传的风险;而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也面临未有系统化整理、传播范围不广等问题。
藉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倾力打造“民族文化网学术著作数据库”,对已有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研究著作进行整理、汇总,使之结构化、数据化、互动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数据库。这将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传承,尤其是让国外学者和民众了解中国璀璨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让国内的年轻读者更容易、也更愿意去接触和接受中华各民族悠远丰富的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民族文化的出版,真正做到民族、科学、大众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各民族丰富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国际出版集团已经在开展类似的搜集整理工作。作为具有责任感的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我们更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守卫者。
“民族文化网学术著作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完整性
时间上自“五四”以来直至现今,地域上覆盖两岸三地,汇集近百年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关于中国各民族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研究著作(含有价值的论文等),以及收集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其中,图书总规模在3000种左右。
权威性
由国内民族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筛选、推荐、审定,并撰写推荐语。
先进性
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这些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成系统地经数字化后收入数据库,不仅能够使其以崭新的形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也能使其更为便捷和广泛地传播,更能形成规模效应,面向全世界集中展现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编纂班子构成及职责
本项目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担任策划和编辑出版单位,集团授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化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出资单位并具体承办,聘请民族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总主编,由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华民族文化大系》各民族卷的主编担任各民族学术著作数据库的主编,共同完成编纂出版工作。
聘请民族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化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总主编。
由原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编辑何承伟任项目总策划,《中华民族文化大系》各民族卷的责任编辑任各民族学术著作数据库的策划。
三、项目结构及特点
以每一民族为一单独的系列。如“蒙古族民族文化经典学术著作数据库”,涵盖研究蒙古族关于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理论的学术著作。
以汉民族的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理论研究为主,延伸扩展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俗和民间文化理论研究的综合卷系列。
大型丛书自成一个单独的系列。如“台湾汉声作品”系列等。
对所有入库著作进行标注,每个单独品种包含5-10个关键词(如作者、民族、地区、所涉项目等),可根据关键词按类别检索。
建设相应的网站,可在线浏览图书简介、部分章节,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收费下载整本书功能。
数据库将是开放式的,建成后,仍将不断补充更新资料,以保证内容的权威性、全面性和时代性。本次入选为本项目第一批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