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军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年10月
¥2.00
苗族禁忌习俗中传承的各种生态意识,不仅有利于人们不断适应生存环境,改善自身生存状况,而且能使人类自身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生态归于平衡,有利于生态恢复。如果对苗族禁忌习俗中的具有生态功能的习俗进行强化,并对其外化形式进行优化与整合,可以使人们在保存其特有的民族生活习俗的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浏览数:1826 | 购买数:0
-
麻勇恒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年4月
¥3.00
苗族尊敬自然与生命的文化行为背后,有其特定的生命伦理与 “神性产权”观。这套观念认为: “万类有命、万命共尊、万物共荣,神灵才是一切资源的终极管护者与拥有者。”这套生命伦理与神性产权观蕴含于苗族的语言、丧葬、农耕生产生活、医药行为等文化习俗中,并成为引导苗族乡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确保苗族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稳定的文化认知基础。
浏览数:1408 | 购买数:0
-
姬安龙 | 南开语言学刊 | 2011年2月
¥2.00
汉苗语颜色词存在语义基本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不同层次的关系,它决定于词汇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同时又与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语义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浏览数:1448 | 购买数:1
-
吴正彪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年10月
¥2.00
基于符号学理论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传统节日为个案,从符号学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对这些传统节日的结构形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浏览数:1421 | 购买数:0
-
毛家艳 | 文物天地 | 2015年5月
¥2.00
苗族银饰所透视出的文化内涵,对人类学、美学等学术领域都有着较高价值。
浏览数:1443 | 购买数:0
-
张晓 张寒梅 潘璐璐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7年9月
¥15.00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苗族服饰色彩纷呈,宏富多姿,常常被人们所注目。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书作者对贵州苗族服饰做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对于了解苗族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浏览数:1391 | 购买数:0
-
罗兴贵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2017年4月
¥2.00
贵州是一个双语现象比较突出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双语和三语使用的情况,这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基石。在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和谐发展,给人们提出了新的命题。为此,必须在领导层面及各方面加强对双语现象的认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生态的全面发展。
浏览数:1377 | 购买数:0
-
杨正文 | 贵州民族出版社 | 1998年8月
¥18.00
在迁徙和不断开拓新生地中的苗族人民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并将之影响他民族的同时,亦吸收了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的绚丽多姿的文化。丰富的服饰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文化》从苗装的变迁、苗族支系与分布、服饰类型与风格、纹饰造型、苗装制作工艺、苗装的人类学分析、美学分析等方面展示了苗族服饰的变迁及苗族服饰风貌。《苗族服饰文化》图文并茂,文字活泼,资料翔实,值得一读。
浏览数:1403 | 购买数:0
-
龙叶先 | 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6年3月
¥2.00
虽然苗族刺绣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它在现代民间生活中衰败的速度却异常惊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苗族刺绣只有立足于现实条件, 实现功能转换, 才能摆脱被抛弃的局面, 从而得以长足发展。
浏览数:1411 | 购买数:0
-
龙海清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7年10月
¥2.00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以狭义概念上的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对象, 分析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固有的样态特征与内涵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从而概括地说明了它对当代的文化创造, 文化多样性、 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浏览数:1406 | 购买数:0
-
杨茂锐 | 理论与当代 | 2008年3月
¥2.00
介绍苗族的龙舟风俗
浏览数:1365 | 购买数:0
-
蒙祥忠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年1月
¥2.00
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浏览数:1410 | 购买数:0
-
¥2.00
苗族禁忌习俗中传承的各种生态意识,不仅有利于人们不断适应生存环境,改善自身生存状况,而且能使人类自身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生态归于平衡,有利于生态恢复。如果对苗族禁忌习俗中的具有生态功能的习俗进行强化,并对其外化形式进行优化与整合,可以使人们在保存其特有的民族生活习俗的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浏览数:1826
购买数:0
-
¥3.00
苗族尊敬自然与生命的文化行为背后,有其特定的生命伦理与 “神性产权”观。这套观念认为: “万类有命、万命共尊、万物共荣,神灵才是一切资源的终极管护者与拥有者。”这套生命伦理与神性产权观蕴含于苗族的语言、丧葬、农耕生产生活、医药行为等文化习俗中,并成为引导苗族乡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确保苗族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稳定的文化认知基础。
浏览数:1408
购买数:0
-
¥2.00
汉苗语颜色词存在语义基本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不同层次的关系,它决定于词汇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同时又与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语义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浏览数:1448
购买数:1
-
¥2.00
基于符号学理论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传统节日为个案,从符号学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对这些传统节日的结构形态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浏览数:1421
购买数:0
-
¥2.00
苗族银饰所透视出的文化内涵,对人类学、美学等学术领域都有着较高价值。
浏览数:1443
购买数:0
-
¥15.00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苗族服饰色彩纷呈,宏富多姿,常常被人们所注目。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书作者对贵州苗族服饰做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对于了解苗族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浏览数:1391
购买数:0
-
¥2.00
贵州是一个双语现象比较突出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双语和三语使用的情况,这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基石。在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和谐发展,给人们提出了新的命题。为此,必须在领导层面及各方面加强对双语现象的认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生态的全面发展。
浏览数:1377
购买数:0
-
¥18.00
在迁徙和不断开拓新生地中的苗族人民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并将之影响他民族的同时,亦吸收了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的绚丽多姿的文化。丰富的服饰文化就是苗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文化》从苗装的变迁、苗族支系与分布、服饰类型与风格、纹饰造型、苗装制作工艺、苗装的人类学分析、美学分析等方面展示了苗族服饰的变迁及苗族服饰风貌。《苗族服饰文化》图文并茂,文字活泼,资料翔实,值得一读。
浏览数:1403
购买数:0
-
¥2.00
虽然苗族刺绣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它在现代民间生活中衰败的速度却异常惊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苗族刺绣只有立足于现实条件, 实现功能转换, 才能摆脱被抛弃的局面, 从而得以长足发展。
浏览数:1411
购买数:0
-
¥2.00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以狭义概念上的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对象, 分析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固有的样态特征与内涵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从而概括地说明了它对当代的文化创造, 文化多样性、 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浏览数:1406
购买数:0
-
¥2.00
介绍苗族的龙舟风俗
浏览数:1365
购买数:0
-
¥2.00
山地民族万物关联的生态观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向对方植入了自己的文化符号,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生命体。在这样的生态观的影响下,山地民族不断地向其所处的社区里布控着“神”的化身,使其社区极具神圣性,每一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结果是,在一个有“神”的社区里,其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一传统思维给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生存方式的选择。
浏览数:1410
购买数:0